时间:2025-08-26 15:21:26
劳动关系建立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法律认可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过程,需遵循法定程序以确保合法性与规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劳动关系建立的具体流程可分为以下七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包含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阶段
用人单位准备
明确用工需求:根据业务需要确定岗位名称、职责、人数、任职条件(如学历、技能、经验等)。
制定招聘方案:选择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校园招聘、内部推荐等),发布招聘信息时需真实、合法,不得包含歧视性内容(如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
准备合同文本:根据岗位特点拟定劳动合同条款,确保内容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如必备条款、试用期、保密协议等)。
劳动者准备
了解用人单位信息:通过企业官网、工商登记信息等核实用人单位合法性(如营业执照、经营范围)。
准备应聘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离职证明等,确保材料真实有效。
明确求职意向:清晰自身职业规划,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后续纠纷(如岗位与预期不符)。
二、招聘与录用阶段
发布招聘信息
用人单位需在招聘信息中明确岗位名称、工作地点、工作内容、薪酬福利、任职要求等核心信息,避免模糊表述。
禁止歧视性条款:如“仅限男性”“35岁以下”等,违反《就业促进法》将面临行政处罚。
面试与选拔
面试流程合法:不得以询问婚姻状况、生育计划等侵犯隐私的问题作为录用条件。
背景调查合规:查询劳动者信用记录、犯罪记录等需经本人书面同意,并限于与岗位直接相关的信息。
发出录用通知
书面形式优先:通过邮件、短信或书面文件明确录用意向、岗位、薪酬、报到时间等,避免口头承诺。
设置生效条件:如“需通过入职体检”“提供离职证明”等,防止因劳动者不符合条件导致用工风险。
三、入职报到阶段
提交入职材料
劳动者需提供身份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体检报告、银行卡等原件及复印件,用人单位需核验真实性并留存复印件。
特殊岗位要求:如食品行业需健康证、驾驶岗位需驾驶证等。
填写入职登记表
劳动者需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隐瞒或虚假陈述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解除。
紧急联系人信息:用人单位需留存劳动者紧急联系人方式,以备突发情况联系。
办理入职手续
发放工牌、工装:明确劳动者身份及工作规范。
安排岗前培训:包括公司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培训记录需劳动者签字确认。
四、劳动合同签订阶段
签订书面合同
必备条款:劳动合同需包含用人单位名称、劳动者姓名、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条款。
可选条款:如试用期、服务期、竞业限制、保密协议等,需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约定。
禁止条款:如“工伤自理”“放弃加班费”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条款无效。
试用期约定
期限限制: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1个月;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2个月;3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合同,试用期≤6个月。
薪酬标准: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工资的80%,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禁止重复约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合同生效与备案
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各执一份。
集体合同备案:如企业签订集体合同,需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五、社会保险与档案登记阶段
社会保险登记
用人单位需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
工伤保险优先:即使未缴纳其他险种,用人单位也需单独缴纳工伤保险,以降低工伤风险。
人事档案转移
劳动者需将原单位人事档案转移至新用人单位或指定存档机构,用人单位需协助办理调档手续。
档案内容合规:档案中不得包含违法记录或侵犯隐私的材料(如婚育状况、个人信用报告等)。
六、用工管理与权益告知阶段
规章制度告知
用人单位需通过培训、签字确认、公示等方式告知劳动者公司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薪酬制度、奖惩制度等)。
制度合法性:规章制度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确定,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劳动权益告知
向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摘要,明确其权利义务(如休息休假、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
设立投诉渠道:如设立意见箱、开通投诉热线等,保障劳动者申诉权。
七、劳动关系正式确立阶段
用工起始时间认定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而非劳动合同签订之日。例如,劳动者已实际到岗工作,即使未签订合同,也视为劳动关系成立。
建立职工名册
用人单位需建立职工名册,记录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户籍地址、联系方式、劳动合同期限等信息,并保存备查。
后续义务履行
用人单位需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支付工资、缴纳社保、安排休假等。
劳动者需遵守规章制度、完成工作任务、保守商业秘密等。
关键风险提示
未签合同风险: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未签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
试用期违法风险:如超期约定试用期、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等,需支付赔偿金。
社保未缴风险: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还需补缴社保并承担滞纳金。
档案纠纷风险: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可处以罚款。
建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需严格遵循法定流程,保留书面证据(如合同、培训记录、工资条等),以降低劳动纠纷风险。必要时可咨询劳动法律师或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确保用工合规。